Wednesday, October 19, 2011

那些年



談歷史談往事,難奢望年輕一代有興趣,這是理所當然的,年輕人眼望廣闊將來,幾十年的旅途如何闖,充滿可能性;上一代的故事太遙遠,他們沒空回望,請不要浪費我時間。

讀讀歷史,慢慢會發現,未來事不可知,過去的相對真實。政客愛談願景,因為可以吹水唔抹嘴;他們不願談過去,因為事實擺在眼前,每次觸碰,就只能逃避,繼而失言再失憶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,年紀越長,眼前日子越來越少,剩下的只有回憶;老人癡呆了,眼前的事過目即忘,忘忘忘,越發鮮明的是那些年的時光。

不是談什麼大道理,乃看到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有些聯想;也不是寫影評(因為未睇),只是想到以「那些年」作電影與主題曲名字的聰明。

這是一齣台灣校園愛情片,青澀幼稚的初戀故事,雖然男女主角面孔秀美純淨、主題曲旋律動聽,但本應不能挑起很多人的情感,類似題材的影片多的是。

其成功關鍵之一,也許就是「那些年」這幾個簡單的字,與電影裡抽離時代的懷舊色彩。台灣同學告訴我,九把刀說,青春片是拍給懷念青春的人看的。(這就解釋了為何我在行山時碰到有位「半百老翁」一路行一路播《那些年》,又有人一整天在youtube裡係咁loop住播,又有吸風飲露時常腳痛的世外高人竟然奔著下山要買電影戲票了。)

配上「那些年」這三個字,電影不再是中學生要看的愛情片,它化作每個人的窩心回憶、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情感跌宕。誰沒有在穿著校服的那些年,喜歡過某某男孩女孩;誰沒有在千帆過盡以後,回想到那些年的單純,已不可即不可再;時日飛逝,回想那些年的傻事,誰不會笑淚交織。

寥寥數字,這就是「那些年」的魔法、回憶與歷史的神奇力量。


其實,我有點懷疑,這電影,是不是聽歌就夠了......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