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9, 2011

東非又有饑荒



一個「又」字,略帶無奈,大家對「非洲饑荒」有點麻木,聽到「三百多萬災民」,可能無動於衷。人類面對龐大的災害,不會被天文數字般的災民數目觸動,能挑起人們惻隱之心的,往往是一兩個人的悲劇故事。近日收到無國界醫生的宣傳單張,訴說索馬里小孩優素福的故事,呼籲捐款,「一千元捐款可購買三百多包即食營養治療食品」。

德蘭修女說過:If I look at the mass, I will not act.  If I look at the one, I will.  (人們面對受苦的群眾,不會行動;面對一個人的悲劇才會。) 志願機構苦思募捐的手法,尋找打動人的哀痛故事,「非洲饑荒」卻像「港鐵訊號系統故障」一樣,開始不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。

志願機構的朋友猜度,可能非洲的戰禍與饑荒長年如是,不少人從同情到麻木到厭煩。當一個地方的困局長年糾纏不清,無解決迹象,人們心淡,無興趣再談。為什麼常聽到非洲饑荒?非洲撤哈拉沙漠南部邊緣,有一個延綿數千里的「薩赫勒」帶 (Sahel Region),這裡雨水充沛時,幼土會變成良田,可養活很多人,但雨量不穩定,偶而碰上乾旱,即會出現糧食不足。今次饑荒再現之國家,是薩赫勒帶最東,埃塞俄比亞及索馬里,尤以戰亂中,陷入無政府狀態的索馬里為甚;這些貧窮的農業國家靠天吃飯,每年的經濟增長,是根據當地雨量起伏的。連續兩季乾旱,令索馬里的亂局火上加油,志願機構運送救援物資也有危險。

大家對索馬里的認識是現代海盜,國不成國,亂局源於內戰、資源匱乏、大國援助的失誤,千頭萬緒,改變談何容易;全球氣候變化,首當其衝的,就是這些環境脆弱,又不能自救的所謂failed states「失敗國家」。

不過,錢還是要捐的,個人的涓滴細流,改變不了世界;但最少能令部分災民,有一頓安樂茶飯,也減少自己前天吃了一頓豐富法國餐和日本餐的極度內疚感。再看股市風高浪急,千千萬萬元都是過眼雲煙,還是捐少少錢夠實在吧。


網上捐款:
無國界醫生

樂施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