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ly 24, 2011

為一口尊嚴


區家麟|絢麗荒涼    (《絢麗荒涼》逢星期五刊於《信報》)


這裡是北京一家薄有名氣的中下價菜館,小餐館有望街陽台,環境簡樸清幽,菜餚有地道特色,價錢合理,吸引很多旅客光顧。

兩位外國遊客拿著導遊書走進來,剛坐下還未點菜,已眉頭大皺,找服務員理論。他們不滿餐桌上鋪著垃圾袋似的塑膠桌布,也不滿意桌上放著的塑膠餐具,在他們眼中,這餐桌簡直不可思議,就算是廉價餐館,也不能接受。服務員搞了半天才弄明白,用硬巴巴的英語回應:「沒有,除此之外,什麼都沒有。」兩位老外,一臉無奈,猛搖著頭,滿不情願地坐下。

中國人重視吃,但不講究格調。普通家庭,鋪幾張報紙當桌布,有時一些中價餐館,也用塑膠餐具,加薄薄一塊塑料桌布,方便清理。歐美的餐廳,就算是平民食肆,或食物味同嚼蠟,也有一塊正當的桌布;郊外野餐,雖然只是幾片三明治,無論如何都要張羅一塊「紅白格仔布」,才叫郊遊。

中國人務實,吃飯就是人權,吃得好吃得飽最重要,大部分人都不會管它什麼餐具枱布。香港人又如何?

曾有一位愛國愛港的有識之士謂,香港不要政治爭論,要發展經濟,大家都想叉燒飯上多幾塊叉燒。不過,香港人重視健康,又愛減肥節食,叉燒多幾塊無關宏旨;更重要的問題是,叉燒飯美味,可否給我們一雙筷子?讓我們吃飯時多一分尊嚴?現在我們不只桌布是塑膠的,吃飯時也彷彿只能用手掏,叉燒再多,距離文明世界很遠。

香港人豐衣足食,但每天開飯,就面對塑膠桌布塑膠餐具塑膠高官。當權者若以為香港仍停留在追求溫飽、只渴望經濟發展的階段,難怪會認為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。發達社會中,香港經濟維持高增長,特區政府民望卻江河日下,難道還能裝傻扮懞說讀不懂?

納稅人付鈔,供養大群高官,卻不能真正參與選特首;香港人民智早已開,卻只能瞪著眼看權貴們眉來眼去。在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,人民不用浪費力氣頻頻上街,他們用手上的選票懲罰不中用的政客。罵人很傷神,大家都想多點空閒飲紅酒打高球養錦鯉;誰想上街遊行滿身大汗,罵人罵得自己也覺厭煩?

曾蔭權與董建華都很可憐,看來他們都不是壞人,也想做點事,只可惜管治層有先天缺陷,欠缺「天命」,身懷原罪,自然諸事不順。

所謂天命,正是統治層的認受性、人民的認同。香港人無奈地學會了忍,無端端欽點一個特首,製造一場小圈子投票騷,候選人落區親民、辯論政綱,全港市民幻想真箇參與,聊以自慰。特首冒出來後,香港人很善良,兩位特首都嘗過外地政要少有的超長蜜月期,你在做,我們在看;兩三年過去,施政總有不順,承諾總有落空,大家放長雙眼;五六年虛度,矛盾積累,咒罵聲四起,管治團隊渙散,大江東去無力挽。

建華與蔭權兩代特首,走過驚人相似的循環;他們的民意起伏,也是同一規律,開局時長據高峰,到第六年時直墜谷底。曾蔭權算幸運,當年釋法令他縱使連任也只能做七年,若是兩任期共十年,曾特首大概不能豪言奮鬥到任期的「最後一分一秒」。

沒有什麼東西是萬能,民主也非萬能,但選票有一神奇之處,如果我投過票給你,我會多一分體諒,多一分憐憫,多一分支持;畢竟我投過一票,我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當統治者施政有阻滯,官員馬失前蹄,選過你的選民不輕易口誅筆伐、隨意辱罵;他們會了解來龍去脈,就算政府有錯,也多會善意表達,甚至出謀獻策。然而,無選票,就無感情;當這個政府仍視餵你飽飯、灌你紅酒等經濟誘因作認受性基礎,嚴重脫離民情,人人得以罵之。

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,未來特首的條件之一,是要獲得市民支持,「市民支持」如何衡量?民望如浮雲,飄忽莫測;政權要有力,需要制度化的認受性基礎,正是真正的民主選舉。近日多位疑似特首參選人高調曝光,謂「給市民多些選擇」,實屬超搞笑的黑色幽默。重重關卡嚴密調控的假選舉一日不改,新特首背負原罪誕生,難逃董曾宿命。

在北京的餐廳,外國朋友不滿塑膠桌布,吃得不夠尊嚴,他們批評一輪後,大可憤而離座再覓食;香港是我家,我們面對塑膠高官,無處可逃,只剩一張嘴能自由說話;罵不醒,也要留下一筆,記政制內耗下香港的沉淪軌迹。